首页

妖晴女王图片

时间:2025-05-25 11:26:10 作者:市场监管总局:1—4月我国新增消费品809.8万种 家装类产品表现突出 浏览量:73256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文化之脊,连通古今,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再添文化新地标。

  9月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余件,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

  这座博物馆有何独特之处?里面有何“镇馆之宝”?考古文物如何讲述文明故事?记者日前进行了探访。

  展品来自田野考古一线,仓储式陈列体现考古学科特色

  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外形似鼎如尊,硕大的篆书“史”字高悬于外墙。拾级而上,推开镌刻着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的厚重大门,一条金色的“历史大道”铺展向前,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大道两侧,两辆出土自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殷商时期马车整体展出,让参观者如同置身于考古出土现场一般。

  2019年1月,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北京挂牌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随后,中国历史研究院筹备建设中国考古博物馆,2019年3月启动展陈大纲策划,7月开始展厅装修改造建设,12月完成建设与布展工作。12月下旬,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始内部试运转与修改完善。

  “这是一座考古专业博物馆,展品来自田野考古一线,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人员亲手发掘出土,展览内容与考古学紧密结合,对考古知识、方法、过程以及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有更加深入的阐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告诉记者。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大专题,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文物大多不是独立展示,同一时期遗址或主题下,展柜展架密集式陈列与独立柜的多角度展示相得益彰。这是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展陈特色之一——仓储式陈列。

  “仓储式陈列是考古博物馆的学科特色表达。”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介绍,考古学着重于研究遗迹和遗物的系列和类型,这就要求考古博物馆的陈列不以展示精美的孤立文物为追求,而是以考古学文化、重要的考古学遗址来组织陈列展示。精品文物与成组器物有机融合,线图描绘与图版说明辅助铺陈,使参观者不仅可以细赏珍品之美,还能了解到文物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

  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打造全方位沉浸式文化体验

  走进“文明起源”展区,岩石洞窟的环境布置带观众“穿越”到了史前时代。这里重点展示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陶器起源最早的国家。展厅里,一件距今大约4800年、出土于安徽蒙城新石器时代尉迟寺遗址的大口陶尊被置于入口处的显眼位置。据讲解人员介绍,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上面有刻画符号,分别是“日”“月”“山”的形态,史学界认为这和汉字起源有一定关联。

  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我们对大口陶尊进行3D扫描,然后整体做了动画展示。”巩文说,观众可以在大口陶尊前,通过触摸屏幕与展示物品进行互动,了解陶罐上文字的雏形。

  沉浸式体验是中国考古博物馆展陈的另一特色。在石器时代的陈列中穿插模拟打制石器互动视频;甲骨陈列附近可以试着模仿商人占卜卜问吉凶;从丝绸之路重镇洛阳定鼎门(车辙骆驼脚印模拟场景)外走过,随着驼队远行……中国考古博物馆团队通过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给观众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农业发展对推动文明起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起源展区,水稻和谷子的模拟实景让人如同身处丰收的田地。透过斜置的放大镜,记者看到了一管管黑色的小颗粒。这些就是来自上万年前的炭化大豆、炭化小麦、炭化糜子、炭化大米等。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起源无疑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虽然这些黑色的炭化种子看上去并不精美,但是为我们探寻农业文明起源提供了一段珍贵的密码。

  中国与西亚和中美洲地区是世界三大主要农业起源地。记者在参观时了解到,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稻谷遗存,是出土于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的稻谷植硅石,年代大约在距今1万2千年。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前后的炭化稻米遗存。谷子和糜子的栽培发生在距今1万年前后,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中,如辽西地区兴隆沟遗址等。

  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依据,传递最新的研究成果

  王巍从事考古工作已有40余年,在他看来,中国考古博物馆建立的重要意义之一,是让长期沉寂于库房里的古老文物与民众见面,“讲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

  在“宅兹中国”展区,伴随着悦耳的铜铃声,记者见到了被誉为“超级国宝”的展品: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

  这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全长约70厘米,由20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身有铜铃,内有玉石铃舌,龙身曲伏有致,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是十分罕见的。

  中国是龙的国度,龙甚至被提升到中华民族图腾的高度。龙形象文物源远流长,至迟出现于距今6000多年前,但最初的龙形象异彩纷呈、五花八门。与中国古代文明一样,龙形象也经历了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据王巍介绍,在夏代后期时,龙的形象基本定型,商周王朝的龙形象都是在夏代开创基础上的延续演化。

  碧龙耀世并非偶然,一个大型遗址的发掘往往需要几代考古人日复一日的付出与坚守。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是一座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都邑。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河南西部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二里头遗址,自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2002年,在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许宏的带领下,考古队员在二里头都邑初始兴盛期的宫殿区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这件“超级国宝”。

  中国考古博物馆展览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依据,传递最新的研究成果。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夏商周断代工程、甲骨文、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都城、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与体系等,都是几代学者的学术研究积累。同时,专家学者近年来在丝绸之路、南岛语族、海疆问题等领域的学术前沿探索,也在展览中得以体现。展览还充分吸收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两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展线上予以介绍,向观众推介史学研究的最新成就。

  自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100多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了丰厚成果。记者看到,展厅陈列中穿插展示10余位学术大师的介绍,如中国第一位接受考古学正规训练、著名“后岗三叠层”的发现者、考古学家梁思永,中国第一位埃及学博士、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考古学家夏鼐等,致敬他们的学术贡献与成就。

  探源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文化基因中获取不竭的精神力量

  从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到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绿松石象牙杯;从新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出土的丝路佛迹,到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等水下考古发现的海上丝绸之路遗珍……透过一件件文物,人们溯源历史、寻脉中华;中华文脉的赓续绵延,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陈列中得以展现。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一项以考古调查发掘获取相关资料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

  文明起源研究是人类历史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课题。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认为,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是中国考古工作者的使命责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做了20多年,最大的成果就是通过考古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凝练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展陈中,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也得到了生动体现:展品涵盖从远古到近代的各个时段,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陶瓷、瓷器等的繁复工艺是中华文明创新性的缩影;在“大国一统”展区,历代疆域变化、中国古代都城一脉相承的规划布局等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更多地体现在“和融万方”展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以及场景模拟,共绘一幅文化多元交汇、文明包容共存的博大画卷。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不断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让中华儿女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从积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基因中获取不竭的精神力量。(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 柴雅欣) 【编辑:张燕玲】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推进重点外贸增量项目 特色产品争相“出海”

杭州3月25日电 (张斌 王题题)3月25日,2024博物馆创新力建设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博物馆馆长等负责人和专家代表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博物馆创新发展之道。

濮存昕:坚定崇德尚艺的追求

潘复生: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而“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个背景下,保障能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因为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过度依赖煤炭,导致大量碳排放。推动能源转型成为迫切需求,而储能问题则是能源转型的核心之一。

5G切换按钮被关?运营商方面这样回应

一朵玫瑰从肯尼亚农场的枝头运输到中国市场需要多长时间?曾经,肯尼亚鲜花运往中国还需要经过荷兰的鲜花市场,经由荷兰拍卖,三天左右才能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中。而如今,仅需17个小时,肯尼亚美丽鲜艳的花朵就能依托日益频繁的中肯直飞航线从肯尼亚“速达”中国,这远远低于多位受访非洲民众的猜测。一位受访者得知自己猜中答案后,直呼“太快了!”

特朗普称24日将前往佐治亚州富尔顿县监狱投案自首

幸福感,从问需于民开始。今年春节期间的一件小事,让张琴至今印象深刻。“连续几天发现有小朋友在社区内不规范燃放烟花,有很大隐患。我拿出手机在‘微心愿’上提出了‘规范烟花燃放秩序’建议,第二天,问题就‘消失’了。”她说。

两岸学子分享心得:春暖花开时节内心倍加温暖

形成城镇绿色空间格局。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和发展格局。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指南》等文件精神,统筹考虑区域空间结构,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结合化解产能过剩、环境整治,形成符合当地实际、体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的发展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推进城镇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